第58章 给匪人拐去
却说那內侍海寿飞骑到了京北,当殿宣读遗诏,皇太子⾼炽,再拜受命。于是由大学士杨溥等,即扶太子登了大宝,百宮上殿叩贺,改是年永乐二十二年为洪熙元年,尊谥太宗为文皇帝,庙号太宗。
封太宗王妃为恭献贤妃,马妃仁慈贤妃,追谥⽟妃为昭献贵妃。又册立
张氏为皇后,长子瞻基立为皇太子。
又晋杨士奇、杨荣、杨溥为內阁学士。夏原吉为尚书,金幼孜为文渊阁大学士。⻩维为礼部侍郞,兼华盖殿大学士。张辅世袭英国公,加封太子太保。
一面替太宗发丧,草诏布告天下,杨土奇等将太宗遗体安置前锡裨里面,上护着翠盖,扶丧回京。那⾼炽既然继统,便是后来的仁宗皇帝。
这时仁宗闻得太宗丧车将到,忙遣太子瞻基先去
接,当由杨士奇等及朝中文武百官,护着太宗遗骸,直进东华门,至仁智殿停住。仁宗亲祭奠,照皇帝礼盛殓了,择吉安葬长陵。
再说这仁宗皇帝,做太子的时候,太宗出征塞北就委他监国,前后计算起来⾜有廿多年。所以对于官民的营私利弊,没有一样不知道的,又引用杨溥、杨士奇、杨荣等,时人号称三杨,杨士奇名为西杨,浦名为南杨,荣名东杨。
这三人的确有治国的才⼲。又任金幼孜、⻩淮、夏原吉等要职,这几人也是一时的人杰,这样的一来,自然时贤毕集,奷琊远避了,还有那个太子瞻基,也是天姿聪颖,为人仁智英毅,在诸皇子当中,无人可和他颉颃。
当太宗在⽇,瞻基方十一二岁,太宗批阅奏牍,瞻基侍立一边,见有害民人的奏疏,便把它指摘出来。
太宗
喜他不过,竟递一个奏折给他,令照他的意见批答。瞻基居然下笔,所批的句语更洞中窍要。只有一样疏忽,不曾把疏上的讹字圈出。太宗笑道:“你批奏牍,怎么不留心文字。”
瞻基答道:“那是无心笔误,只要大事不差,这些小错误,何必苛求他呢?”太宗连连点头道:“这才有人君之度。”
又问瞻基道:“天降灾眚,还是祈禳?还是修德?”瞻基应道:“为君的修德,宜随时留意,也随时可以修德,若等见了灾眚,修德已经晚了,还去祈禳它吗?”太宗大喜:“好儿子!你准备做有道之君吧!”太宗立储,本
册立⾼煦,因燕邸出兵,⾼煦异常出力,太宗许他事成立为太子,后来太宗登基,见长子⾼炽也很英明,⾼煦却勇而无谋。况废长立次,金幼孜、张辅、杨士奇等又极力反对,太宗忽然想起了皇孙瞻基,说他将来必是个盛世天子。
瞻基是⾼炽的儿子,太宗立储,方决意定了⾼炽,但⾼煦为太宗的次子,靖难的当儿,太宗亲口允他做个储君,⾼煦每出阵时就拼命战,汗马劳绩很是不小。
现在太宗忘了前言,事成后⾼煦只封得一个汉王,他心里怎样不怨恨呢?唯碍着太宗,不好过于胡为。到了仁宗继位,又是內外大治,⾼煦虽満心要反,倒也没有机会可乘。
仁宗也知道⾼煦衔恨,终必作
。大学士⻩淮曾⼊奏仁宗,述⾼煦的坏处,并请早加诛戮,以靖后患。
仁宗明知是好话,然不忍伤手⾜的情分,又恐廷臣多说,便召⻩淮至谨⾝殿,仁宗正言厉⾊地说道:“卿⾝为大臣,不教朕修政补过,反劝朕摧残骨⾁,起箕⾖的嫌疑,算是什么道理?
且文皇帝只有朕弟兄三人,昔⽇文皇帝兄弟有二十四人,朕如其同室
戈,那文皇帝当时弟兄有这许多,不是要闹得连江山也送掉了吗?”⻩淮听了不便回奏,只好诺诺连声地退了下来。
那时朝中的诸臣,闻得⻩淮受了责斥,谁也不敢再提及⾼煦两字,仁宗的手⾜情算是始终保住。
不过⾼煦自恃勇猛,谋
的念头却一⽇不能去心。他常常向部下说,能将十万大兵横行天下,无人敢抗。
其时⾼煦晓得太子瞻基英武,便悄悄地命参赞王斌来见瞻基,瞻基知⾼煦因叔侄的关系,对王斌自然格外优容。王斌时把话打动瞻基,令他在內筹划,⾼煦愿为外援,里应外合,保瞻基登极。
瞻基是何等的乖觉,听了王斌的一番话说,知⾼煦有意煽惑自己,弄成⽗子猜忌,他就于中取事。以是任那王斌怎样地说得好,瞻基只是不睬。
谁知那王斌便捏造流言,说太子有篡位的举动。那话传进仁宗的耳朵里,也不能不略有疑心。过了几天。
忽然地下一道上谕,命太子瞻基去留守南京,不奉召唤,不准⼊朝。这种计划,原是仁宗恐太子真有异志,特地调开他,以杜內变的意思。
哪里晓得太子瞻基才到南京,京北的仁宗皇帝已得了暴疾晏驾。內宦海寿又忙着奔往南京。飞诏太子瞻基⼊都。瞻基拜读了遗诏,大哭了一场,星夜赶到京北。
将近良乡,金幼孜、⻩淮等一班大臣捧着宝玺来
,君臣相见又痛哭一会,瞻基便匆匆奔至燕京,由杨士奇等扶太子瞻基登位,这就是宣宗皇帝。
追尊仁宗为昭皇帝,庙号仁宗。尊⺟张皇后为皇太后。仁宗自登基到崩逝,在位不过一年,这时改洪熙元年为宣德元年,册立胡氏为皇后,孙氏为贵妃,把杨溥、杨荣、杨士奇等三杨同时重用,晋受內阁大学士。
任蹇义、叶舂为大理寺少卿。那时真是天下承平,万民同乐,盛世的景象果然和别朝不同。宣宗又留意文雅,闲来便和大臣等昑读作赋。大理寺卿叶舂诗名最噪,宣宗的赋诗作歌,多半是叶舂捉刀。
记有一首《采莲曲》道:美人家住沧州道,翠尽红妆似莲好。旧岁花开与郞别,郞不归兮花颜老。十里清香⽇过年,采莲桨
过南浦。采着莫并莲子摘,莲子丝牵妾心苦。
花谢花开总是空,妾情一片⽔流中。从今抛却伤心事,一任芙蕖扬晚风。秋⽇花儿娇,墙外杜鹃红。采莲采莲,扁舟⼊莲丛。读这首词曲,就知道宣宗那时的快乐荣华,应了当⽇太宗的话说,真个做他的太平天子了。
其时汉王⾼煦,听得仁宗晏驾,宣宗继统,便跳起来道:“孺子倒好幸运,这口气俺是要出的。”当下就齐集了部下的兵士,举旗起事。警报从乐安直达京师,宣宗看了叹道:“朕预知他有今⽇的。”
大学士杨士奇奏道:“⾼煦无礼,是推测皇上年轻,必不能出兵远征,所以敢放胆横行。今陛下如出其不意,御驾亲征,⾼煦自然惊走了。”
宣宗很以为然,于是亲统六师,命武
侯薛禄为先锋,少傅杨士奇、太保张辅、太傅杨荣、少师杨溥、尚书吴潢、侍郞张成,悉随驾出征。
又命郑王瞻、埈襄王瞻瞻和定国公徐永昌、彭城伯张昶、广信伯侯成、尚书⻩淮、大学士金幼孜等留守京师,宣宗自和诸大臣领兵进围乐安。
⾼煦见宣宗亲到,不觉大惊,部下的兵士听得皇帝御驾亲征,早已没了战心,只各自收拾起行装准备出奔。
⾼煦虽是勇猛,究竟孤掌难鸣,只得来宣宗军前请降。一时群臣,多主张把⾼煦正法,独杨士奇和杨荣极力争执,说太宗只有三子,今昭皇帝已晏驾,所存的汉赵两王,岂可再加诛戮,自兴骨⾁的嫌怨。宣宗也不
重究,但将⾼煦废为庶人,械系军中,择⽇班师回京。
不⽇到了京中,把⾼煦拘噤狱中,那⾼煦坐在天牢里却极不安分,并向狱官硬索酒⾁,到吃
了酒时,便大喝大叫,一伸手一抬⾜,铁链和囚枷纷纷地崩折下来。
狱官怕弄出事来,忙禀闻巡监御史,拿头号的铁叶大枷,将⾼煦枷了起来,可是一经⾼煦的拉扯,那铁叶枷又崩裂了,弄得狱官没法,便据实上闻。
宣宗听得,命在西安门內,建筑起一座石室来,那室的四围,都用最大的石块铺成,式样好似鸟笼一般。
石室落成,宣宗传谕把⾼煦去囚在里面,取名那石室叫作逍遥城,这样地将⾼煦囚了一年多,宁王上疏,请赦宥⾼煦。宣宗读了奉牍,也起了骨⾁之情,就亲往逍遥城来瞧⾼煦,希他改过自新,仍复他的原爵。
当宣宗到逍遥城来时,⾼煦正⾚着一双脚,披头散发地在那里
舞
跳。宣宗令內监去喝阻他,⾼煦只当不曾听见。宣宗便走至石室面前,还没有说话,⾼煦忽然伸出一只脚来,乘间一勾,正勾在宣宗的⾜肢上。
宣宗不防他暗算,因此倾跌在地。內侍和校尉慌忙过来扶持,宣宗大愤,吩咐甲士把殿前的铜钟舁来。
那口铜钟还是元顺帝时,崇信喇嘛,建那喇嘛殿的当儿所铸,上面镌着龙纹凤篆,重约三四百斤。
宣宗令开了那逍遥城,把铜钟去覆在⾼煦的⾝上。⾼煦本来很有勇力,竟把钟在头上顶了起来,宣宗忿道:“他能够将钟顶起,朕却叫他顶不动。”说着。
唤过几个內侍,搬了木柴来,一齐堆在铜钟的四周,放起一把无情火,那柴顿时烈焰腾空,将一口铜钟烧得同炭一般地红。⾼煦在钟內,起先还是叫喊着,后来也不喊了,大约被火烧死在钟里了。
宣宗看柴烧完,着移去铜钟,钟內只剩得一堆乌焦巴弓的炭屑,想是⾼煦的尸体了,宣宗指着笑道:“你现在还能顶那铜钟吗?”
当下命拾起⾼煦的遗骸,照汉王的礼节把他安葬,这且不在话下。再说那宣宗的胡皇后,是锦⾐卫胡荣的女儿,生得静穆端庄,又极贤淑,平⽇间的举动,却不苟言笑。
还有那位孙贵妃,是孙主簿的女儿,在三四岁的时候,给匪人拐去,卖在张太后的⺟亲手里。太后的⺟亲进宮,便带了孙氏同去。张太后见她生得俊俏,留她在⾝边做了宮侍。
M.bbMx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