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禅是一枝花 下章
第六十九則 南泉歸宗麻谷同行
 第六十九則南泉歸宗⿇⾕同行

 舉:南泉、歸宗、⿇⾕,三禪師同去禮拜忠國師。至中路,南泉于地上畫一圓相

 ,云:道得即去。歸宗于圓相中坐。⿇⾕便作女人拜。南泉云:恁麼則不去

 也。歸宗云:是什麼心行?

 年青人尋師訪道,是為請教。及至已自悟得了,像永嘉大師的到曹溪去見六

 祖,則不為請教,而只是為相證,六祖說他所悟得的是對的,他就回來了。而還

 有是去見大人,是為可以看見自己。去朝聖地。是為路上的風景。去隨喜寺廟,

 是只為今⽇的好天氣、好情懷。

 禮拜仙佛聖賢,意味宁是在于禮拜者自⾝的謙純清好。南泉歸宗⿇⾕三禪師

 同去禮拜忠國師,當然不是為請教,也不是為相證,而只像學書的人臨寫漢碑,

 不臨真蹟,而臨刻在石碑上的陰文,陰文虛⽩,彌⾜緬想。南泉畫一圓相,便有

 如書法之意,而歸宗與⿇⾕都道不著,如養由基箭猿,偏偏這回沒有中。南

 泉遂說:那麼不去了。

 所以雪竇禪師頌曰:

 由基箭猿,繞樹何太直。千個與萬個,是誰曾中的?

 相呼相喚歸去來,曹溪路上休登陟。

 然而道不著也罷了。宇宙與人們的⽇常生活裏處處是機,千劫如花隨流⽔,

 每每做的好事情,亦自己道不著其所以然。而有時道錯了反為好。即如這回南泉

 畫一圓相,歸宗與⿇⾕,一個便于圓相中坐,一個作女人拜,完全是幼兒的玩耍

 排人家。去曹溪路上有了這風光,也已夠了,何必一定要去禮拜忠國師。雪竇復

 云:

 曹溪路坦平,為什麼休登陟?

 回答是像晉朝王子猷乘雪訪戴,乘船溯剡溪而上,翌朝已近到得戴安道隱居的村

 子了,卻叫船夫回棹,說回去吧,不見戴也罷了。

 我把這別的解說給哥哥看了,我哥哥道:末后歸宗云“是什麼心行?”一句

 極要緊。南泉的只是禪僧的與詩人的美談。如我現在,若為訪道與學問上的相證

 而去見人,可說已無此必要。但是還有⾰命的心行。曾溪可以不去,⾰命者則不

 可不去見。今時若有像國⽗孫先生那樣的⾰命者,則我心馳赴,甘心聽其節制

 ,為了共舉大事。  M.bbMxs.cC
上章 禅是一枝花 下章